? php $CATEGORYS = getcache("category_content_1",'commons'); ?>
■ 審計部 方琳
最近,我參加了集團組織的新入職員工培訓,進一步學習了張董事長的“十二條創業發展體會”,深受啟發,尤其是對聰明與智慧的理解有了新的定位。
現實生活中,人們常說“某某某很聰明”之類的話,說明這個人耳聰目明,明察秋毫,但這往往只是一種膚淺的表現,不能確定這種聰明是利人,還是害人;而智慧卻是一種深刻的內涵,聰明而不外露,來自于對事物的理解、吸收和思考。現在人們常常在聰明前加個“小”字,讓人自然而然地感覺聰明成了一個貶義詞,當然聰明耍多了,也很容易就走向智慧的反面。如賈府的“巾幗英雄”王熙鳳,她想盡各種辦法,使用種種計謀,想使賈府振興起來,或至少維持住大家的局面,積攢些家私。然而她的“鞠躬盡瘁”卻換來了賈府上下的不滿,最終也沒能使賈府有什么起色,死后甚至連女兒也保不住,“機關算盡太聰明,反送了卿卿性命”。王熙鳳之所以有這種結局,緣于她只知進,不知退,只知耍小聰明,不知厚道待人,只知損人利己,不知善心善行。機關算盡的她永遠不能體會到智慧的涵義。
西方有一種說法,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,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。前者是真聰明,可以說是一種智慧,后者則是假聰明,僅僅只是聰明而已。培根先生認為,無論這兩國人是否真是如此,但這兩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,“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聰明的外貌,卻并沒有聰明的實質———小聰明,大糊涂”。
道理如此簡單,卻又顯得無比深奧。智慧的人識大體,顧大局,明白何時何處應該做什么,不應該做什么,如何做事得體;智慧的人舉一反三,融會貫通,對于要去學習的東西,不僅僅是去“學”,而且要去“習”,學而時習之,二者是不能分開的;智慧的人能夠領會“悟”的意義,由心腦衍生,通過“悟”出事物最最本質的規律來消化吸收;智慧的人懂得換位思考,不固執己見,能使自己還原到微塵的位置,又能在無限微塵之中發現自己而不迷失方向;智慧的人善心善行,用心靈去感化,用行動去擔當。智慧的人是聰明人中的高人,是值得人人去挑戰的目標。
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員工,目前對于張董事長“十二條”的理解還是比較淺顯的,仍需要繼續學習,從與同事溝通和工作實踐中去領悟,時刻提醒自己向智者看齊,努力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新華錦人。